微艺术:看您的作品可以发现绘画功底很深,为什么没考虑专职画画而是在影视和广告等事业都成功之后才开始?
张松:我只是在十八岁以前学过画画,从来没想过把职业与画画联系起来。“画家”这个词可能是传统概念中指从事绘画行业的人吧,我不是。而且我从事的职业很多,80年代我做的广告只是我所做的诸多事情里的其中一项。艺术本体与我从事的职业也许无关,什么时候想表达就什么时候拿起画笔,那还管是半夜三更还是下午三点。
微艺术:除了艺术家和导演,您还有电影的美术指导、摄影师等社会角色,这些身份对您的创作产生过何种影响,是艺术创作的积淀过程吗?
张松:其实我经历的社会角色很多,那只是某个阶段的某种生存形态吧,也许跟所谓创作无关,只是单纯的生活状态。
微艺术:《马丽的一天》采用了时间式的命名,画面式的构图,故事性的表达,为什么选取这种创新的形式来表达作品?
张松:我画的马丽是当下中国一个很大很大的群体,她很美,她膨胀的精神让我感觉她无休止、无限地变大再变大,挤压着世界上每一处有限的空间,她的生命力让我感到人类这一地球生物的神奇,她美得象一个快要爆炸的粉色气球。吕惠洲先生看画后这样评论:“《玛丽的一天》是一个平庸者对另一个平庸者近距离的观察。体现了张松对于“女人——城市”这一隐喻性母题的关注。女人,就像他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充满着光鲜亮丽,性感魅惑,欲望膨胀,糜烂腐臭。用单调的笔触单调的风格揭示生活的平庸。这使整个组画的风格变得立体,复杂和壮观起来了。”至于说的表现形式,只是形式而言,在这里并不重要。
微艺术:您的《朋友肖像》系列,着重表现人物面部特征,把人物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很是传神,而您的其他油画作品却有意的回避并模糊人物脸部细节?
张松:谢谢你这样看我的朋友肖像系列作品,要的就是传神,他们每个人的神态都各不相同。而其他油画作品可能表现的概念不一样吧,我对这些脸不感兴趣,重要的是我要表达的理念。
微艺术:城中村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,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、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、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,为什么选择关注这个方面?
张松:这里充满活力,欲望横溢,很生动,七彩流光。但又很老朽,糜烂腐臭,又很灰暗,空气中充满病毒。一个城市脏腑内的病灶,而我要做的就是把我所看所想,用照片来表达出来。
微艺术:《城中村》系列摄影作品在创作后期被技术处理过,产生了高曝光和类似油画质地的画面,您的用意是?
张松:这没什么,只是我的个人兴趣吧,每个人的摄影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,并不一定要意有所指。
微艺术:狭窄的街道,密集的人群,拥挤的店铺,都与村外高楼林立、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格格不入,您如何看待这种对立关系?
张松:传统村落存活在城市的中心,她与现代都市象一对母女般共存,她们俩共处得非常和谐,这些村子(城中村)就象一个快要病死的老人,被年轻的城市亲热地紧紧抱在怀里,人类在她们的和谐中制造矛盾,然后又在她们俩之间解决矛盾。
微艺术:《城中村》系列中,出现被加盖民居所包围的古建筑,您的用意是?
张松:古建筑是村里的宗姓祠堂,这里有着与往日同样的各类民间农耕节令风俗、红白活动,村子周边的耕地上现在全都是百米高楼,很有意思,耕地永远不在了,祖宗还在。
微艺术:中国改革开放后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,让都市包容了村落,那您认为又是什么包容了城市?
张松:过去这些年,我们都经历了地球上一个很奇妙的现象,数亿人离开各自的村子,同时进入城市,把她塞得满满的,聚在她体内学习着都市生活方式,溶入城市文明的同时也破坏着大都市的次序,给城市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,同时又制造着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农耕文化冲突。他们在这里活命、在这里发才、在这里男欢女爱、在这里生儿育女... ...在特定的农耕节令又同时回到各自的村落欢聚一堂,数日后再同时进入城市,继续着活命的主题。
微艺术:您的《城中村》系列是否在探讨一个包容与被包容,内在与外在辩证关系的问题?
张松:不知道是城市包容了农村,还是农村包围了城市。进来的、出去的都是当下的中国人,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农村里,村里又有巨大的城市,而城市中心又存活着老朽的村落。人们在这里各自操着不同的方言,挤在一起表达着各自的喜怒哀乐。现代文明与农耕文化在这里不断冲突,这种冲突又被这里智慧的人们和谐了。
微艺术:中国当下的当代艺术越来越多的被金钱和名利所左右,如何才能独善其身?
张松:艺术是人民的,生活处处是艺术,处处有艺术。你细看我的城中村作品,他们写的招牌、他们的营销方式、他们的海报、他们的涂鸦... ...场景是他们布置的,我只是用画面把所见的记录下来。你说的"中国当下的当代艺术"的某些现象也不过是一种自然生态吧,因为有钱的要玩赌博游戏(艺术品市场),而游戏中需要赌具(艺术品),于是艺术家群体中被制造出一些明星艺术家来为游戏提供赌具(艺术品)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